>>【返回首页】

首页 > 资讯头条 > 正文

新华社:楼市“只涨不跌”神话2008年开始终结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8.07.05 来源:新华社 作者: 陈芳 杜宇 朱立毅

  挤压泡沫:多重调控与市场调整形成合力

  楼市发生的新变化,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房地产市场发生这样的异动?

  “目前这种状况可以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分析,2004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的累积效应,特别是2007年对土地的调控政策和第二套住房房贷政策效应明显显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房市的预期,整个楼市开始变得有些理性。

  近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从不同方向出击,形成合力,阻击房价飞涨的脚步——

  2007年,国土资源部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对囤地开发商进行查处,规定开发商不付清全部地价不得分期发放土地证。

  为抑制投机性购房,央行、银监会要求提高第二套以上住房的首付比例;为控制投资过猛,政府实施一系列银根紧缩政策,半年来,央行连续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

  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调整住房结构的“双70%”政策(90平方米以下住房须占项目总面积七成以上、居住用地供应量七成用于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着力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国务院出台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意见,原建设部发文要求扩大廉租房政策的覆盖面,全国所有城市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及限价房计划供应量的增加都分流了部分购房需求。”

  合生创展公司总裁陈长缨说:“去年市场情绪普遍乐观,投资性、投机性及改善性需求亢奋异常,供需比失衡严重,房地产市场存在过热现象。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投机炒作现象得到控制,消费者观望情绪增强,市场需求下降,供需比严重失衡状态得到缓解。”

  然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宏观调控并不是市场变化的唯一推力,其中还有市场内部结构调整的原因。

  数据显示,2007年70个大中城市房价比上年上涨7.6%,部分城市甚至达到40%至50%的涨幅。显然,非理性的上涨透支了房地产业的未来效益。

  任兴洲说:“房价持续大幅上涨,超过了购房者的承受能力,供需矛盾越发突出,目前价格涨幅出现回落也是市场调整之必然。”

  股市大跌、CPI上涨、油价高涨,加上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四川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种种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让购房者充满犹豫。

  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胡刚先生说:“现在房价的虚高成分太大,我不想成为最后一拨高位接盘的人。”随着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效应的显现,他相信购房者挺过这个阶段,房价就会回归理性。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