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称为“国八条”);两个月后,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但疾风骤雨式的调控政策并没有让房地产市场感觉到真正的寒冷。
2006年5月17日,“国六条”出台,其中尤以“90平方米以下户型,占总开发面积70%以上”的政策,触动了开发商最敏感的神经,多空争辩迅速白热化。
当调控进入“深水区”后,金融调控的出手方始令楼市(楼市博客|楼市新闻)迅速降温。
2007年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提高至四成。其后,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内的监管部门已经采取了强力的“窗口指导”措施,其中办理房贷最为严格,甚至有一些银行一度停放个人按揭贷款。
逐波加强的调控,让疯长的房地产行业终于不再争论“拐点”是否来临,转而关注“寒冬”究竟有多长。
“明年春天情况就会好转。”宋庭敏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依然是政策的滞后性:“我认为房地产行业的走势,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随着有效供给的增加即大量中小户型的上市,一方面会降低住房总价,另一方面也能解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所以我并不认为会出现像日本或者香港那样的大跌。”
同时,对政策趋暖的预期也逐渐抬头,“胡锦涛主席在人民网与网友对话的时候,还特意提及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