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前,北京新开盘的部分项目还曾一度出现过彻夜排队抢购的“壮观场景”,开发商还在与银行过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日子,而政府也在为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头疼。时隔数月,房价即将崩盘的消息便甚嚣尘上:银行信贷的从紧、开发商资金困难、购房者的观望到底、政府越来越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房价回落、交易量萎缩……在楼市博弈中,政府、开发商、银行、购房者,到底谁扛不住了?
银行
提问 真的是钱袋收紧,门槛加高吗?
真心话 其实他好我也好!
微妙,恐怕是一直以来形容银行与政府、开发商、购房者之间关系最好的词。
一方面,政府的信贷紧缩及放宽政策直接影响银行的整体运作;另一方面,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在银行整体业务中所占比例及其带给银行高额的利息差,也让银行一度将开发商和购房者奉为上宾。央行去年底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去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商业性房地产贷款总额占比超过30%。
因而长期以来,银行都在与政府、开发商、购房者之间努力保持着一种平衡。可随着房价松动、官方政策调整、开发商集体跳水等,这种平衡被打破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与过去“只要手中有地,贷款找上门”的情况大相径庭的是,银行对房地产开发的贷款审核开始从紧,贷款门槛越来越高。业内人士透露,部分银行针对房地产开发的信贷标准已从一季度的三个“三”标准提升至三个“五”标准。所谓三个“三”,即“申请贷款的房地产公司净资产必须达到3000万、开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贷款需求至少3000万”,至二季度这一标准即提升至“申请贷款的房地产公司净资产必须达到5000万、开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贷款需求至少5000万”。此举是为了限制更多的小型房地产开发公司贷款。
对开发商从紧的同时,银行也没对购房者开绿灯。“二套房贷从紧”便是很好的例证。此前,曾有消息称深圳四大银行二套房贷政策再次松动。针对第二套房的确定标准采取“共同贷款”等变通措施,将第二套房算做第一套房申请贷款,从而获得优惠利率和较低的首付比例。在对北京市各大商业银行的调查中,记者尚未发现二套房贷政策有松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