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局不得不出面为购房人做心理疏导工作,从北京等地邀请建筑专家去为购房人讲解地震对于建筑的危害,告诉他们这并不全是致命的,地震并不可怕。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最富戏剧性的一幕,也是房地局最为恪守职责的表现。只是房地局业者内心也显得过于紧张,却没有人为房地局业者做心理扶助。所以,在我看来,要这些忐忑不安的人去为另一群同样心神不定的人去做心理疏导,想来很难有什么令人满意的效果,倘能不给本就摇摇欲坠的市场再蒙上又一层阴影,就得烧高香了。
随之同步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者也要开始考虑进退问题了。至少从目前来看,在地震多发地带,他们是缺乏发展根基的。他们的损失未必会比普通购房人少。现在有两条路需要他们做出选择,要么离开,要么继续待下去。如果只是想捞上一把然后打包走人,那么他们完全可以选择前者,因为此前多年间他们赚了足够多的银子,至为重要的是今后不用再呆在一个地方继续倒霉。精明的投资人都可能这样做。
那么,那些海外热钱呢?他们是否会伺机来抄底,进而一头往房地产市场里扎入?不,我相信这些热钱在地震发生之后恐怕跑得比兔子还快。至少他们会立刻收缩战线,从中国西部的大片地域里面抽身撤出。估计他们可能还会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削减在中国楼市里的资金注入量,改而投向其他看上去他们自认比较可靠的领域。
形势从来比人强,抛售的会继续抛售,退出的会继续退出,止步的会继续止步。如果说,一年之前人们还因为看不清市场前景而摇摆不定,现在应该确信自己该如何选择。首要的一点,是不应该再一门心思钻入巨额利润的缝隙里面,而是应该最低限度地保证资金安全。这是一个总的战略思想,它正在成为一只无形之手,牵制着方方面面的利益主体,成为各自做出权衡取舍的依据。当这些人逐一收手退场时,楼市又将会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
作者:◎章剑锋 沈飞昊
厦门大学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房地产事务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