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折佣很可能让中介“很受伤”
目前,市场上的折佣形式多样。一般来说,中小型中介公司折佣的方式较为直接,给出的折扣也比大型的中介公司要高,既有向买方或者卖房单方面收费的,也有给双方各打折扣的,甚至如果客户既买又卖的话,还能给个“打包”处理方案。和中小型中介不同,大型的中介公司考虑到自身的品牌效应和美誉度,会更喜欢含蓄的方式,而不是直接抛出折扣。他们更倾向于给予消费者买卖房屋的附加价值,如送保险、送旅游以及贷款等方面的优惠等。
此外,不同的市场细分对于折扣的力度也不一样。对于标的总价在100万元左右甚至更低的房源,折佣的现象会比高标的的买卖更明显。这是因为中低端市场对于价格敏感度高,折佣更加能够打动买卖双方,从而促使交易顺利完成。高端客户则更看中房屋本身的质量以及中介公司服务的水平,对佣金的多少并不会太过计较。
按照2003年颁布的《关于规范上海市居住房屋买卖、租赁中介经纪服务收费的通知(沪价商(2003)036号)》规定,居住房屋买卖中介经纪服务的最高收费标准为房产交易中心登记成交价的2%;中介经纪服务收费原则上由买卖双方平均分摊;买卖双方也可书面约定中介经纪服务收费的分摊办法。根据规定,这个收费比例是上海的最高收费标准,具体的收费情况各中介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比例内自我适度调整。
长期以来,中介业内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文件规则,实行买卖上下家各自收取1%的佣金费用。这也是目前多数房产中介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对于目前出现的折佣现象,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市场情况下,部分中介公司采取了少收或者免收佣金的形式,希望籍此来“薄利多销”,促成买卖成交。说到底,这一行为跟消费品领域商家让利促销打折一样,“折佣”也只是房产市场的一种营销手段而已。时间长了,反而会影响到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