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某建筑能抗几级地震,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应该说,某建筑物的设防烈度是多少度。
建筑物的受损情况除了与震级作用大小有关外,还跟场地条件、设计、施工等多种因素有关。
记者:您刚才谈到建筑物的设防烈度。那么,我国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四川地震灾区执行的是什么标准?
专家:我国1989年以后制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所谓“大震不倒”是指地震发生时,实际地震烈度比抗震设防烈度高1度到1.5度时,建筑物应当不倒塌。汶川和都江堰按现行规范的设防烈度都是7度。这次地震对这两个地方的影响都超过了7度。我看到过一个资料说都江堰达到了9度,汶川更高,映秀达到11度,超过“大震”设防烈度很多。震中附近的映秀、北川的烈度高达11度,建筑物倒塌很难避免。也有少数房子没有倒塌,很可贵,这少数房子很有研究价值,可以学习不倒的理由。大自然是人类的无言师,人类的知识都是不断从大自然学来的。
我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一般设在6度到9度。因为地震发生时,烈度达到10度的范围不是很大,达到11度的只有震中及附近地区。一般地震在什么地方发生并不知道。而多数房子的使用寿命是5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50年内多数并不发生地震,但又不能不设防,若设防标准过高,又不地震,投入的财力就是浪费,我们还没有那么大的财力。目前,北京的建筑设防烈度是8度,四川绝大部分地区是7度。全国有一个烈度区划图,是根据历史记载经反复研究作出的。全国抗震设防都依据同一规范,是同一个标准。
另外,我国根据建筑物功能的重要性将抗震设防标准分成甲、乙、丙、丁4个类别。一般房屋都是丙类,超过6000座的体育馆、超过1200座的剧场、超过10000人居住或办公的高层建筑,还有桥梁、机场、医院、小学、幼儿园以及若建筑发生破坏会引起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例如核电站、危险品仓库等,其抗震设防标准都比周围建筑要高出至少一个级别。
记者:在地震灾区,我们看到同一地区有些建筑物全部垮塌,有些建筑只是局部损坏,这是什么原因?
专家:刚才讲过,在地震面前,建筑物是否垮塌,或者损坏情况怎样,与房子本身的抵抗力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