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名盘,读名校!”这句流行一时的口头禅,曾经承载了开发商与消费者多少光荣与梦想。每个地产商都恨不得把“教育”迎娶进门,冀望就此门庭春风得意;而业主也仿佛看到了灰姑娘变成公主的现实版,纷纷为“名校”而买房买单。
教育地产来势凶猛
日前,鲁能集团一改重庆目前众多楼盘以租赁土地并在约定年限参与学校分配利润的合作模式,以投资办学不参与学校利润分配的模式,在约定年限后,将学校产权完全转还给巴蜀小学和巴蜀中学。2.6亿元、占地105亩、建面近7万平方米,开发商倾力打造的高级教育设施,最后竟毫无保留地拱手相让。
晋愉地产集团向大渡口教委捐资近800万元,在大渡口新建“晋愉·绿岛育才小学”。从中获益的是绿岛的业主子女,在9年义务教育期间,入读大渡口95中、37中、大渡口新城小学、实验小学、育才小学等名校,都免收择校费。
阳光华庭实验小学总投入达到了4000万元人民币,预计在2006年4月之前完工,同年9月份投入使用。届时,阳光华庭实验小学将迎来她的第一届总计24个班的学生。
金科联手巴蜀中学、奥园“空降”北师大附中附小……一个个名校名盘的“联姻”,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地产正以其不可低估的能量和无法抵挡的诱惑力吸引着我们。
诠释新教育地产
其实,教育+地产并非一个新鲜话题。1998年,重庆楼市便兴起一股“住名盘,读名校”热。2000年,这股热风被东和物业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据了解,东和物业花费数千万引进一中修建皇冠实验中学;学林雅园,借助名校魅力,大打教育地产牌,声名大噪;后来的百年世家,仍高举教育地产大旗,大行其道。
业内有人曾戏言,但凡上规模楼盘或与学校相邻的楼盘,无一不高举教育地产大旗,而开发商大打的教育牌,也使得楼盘大多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销售业绩。沙坪坝的楼盘售价一向“坚挺”,便是佐证之一。
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与地产结合,一般采用4种形式:一是直接拿钱向名校买业主子女就读资格;二是开发商自建学校自我经营,贴名校之牌;三是开发商提供设施,名校负责经营,按合约利润分成;四是力邀名校到楼盘开设分校,建好学校后,开发商不再染指。而就在最近,鲁能·星城又用送校舍给名校,却不求回报的大手笔,对名校+名盘的教育地产模式来了一次大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