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先生近日在武汉发表了一个看法:国内部分城市过多投资导致的房地产泡沫正在破灭,房地产暴利时代行将结束,投资比例越大,降价空间也越大。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一般只有1-3年,加点利息影响不大,对贷款买房的投资人就不一样了,还贷的压力是空前的。
过多投资的“恶果”能否使“房地产暴利时代结束”?笔者在此不敢妄加附和。我觉得要终结房地产暴利,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是:购房者的声音必须在房价的走向上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中国百姓似乎被高房价给囚禁得太紧,大家只是在里面唉声叹气,更叫人不安的是,大家被一种怨天尤人的宿命思想所笼罩,而缺乏十分必要的愤怒勇气。因此中国百姓似乎急需一场思想和行动上的“住房降价革命”,让大家真正认识到住有所居也是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勇敢地表达和实现自己的生存诉求。
而现在的情况是房产商似乎天生就有具备不可撼动的定价“强权”,而与其息息相关的普通消费者好像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弱势”。当然,这更多的是从道德层面观察到的一种强烈对立;进一步看,在现实的商业层面,价格扭曲带来的供求失衡让房地产业聚集了诸多社会隐患和矛盾,这比“权力两极分化”要危险得多;再上升到制度层面,大家都有一叶加(叶加博客,叶加新闻,叶加说吧)个期待:那就是必须实施有力调控政策,以平抑日益严重的价格泡沫。处于房价高企与制度无效的两难境地,百姓应该而且必须要发出自己“愤怒”的声音。
易宪容先生给了社会一个观点:“房价下跌不会成为一场‘灾难’。”他说,按照市场逻辑,房地产市场价格应该由绝大多数居民的支付能力来决定,两者严重背离,这才是社会的大灾难。长期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都是开发商占据主导位置,当然,以市场作为房地产的定价基础,理论上没有不对的地方,但是住房本身并非普通商品,开发商一旦没有了定价约束,把大部分的成本都转嫁到百姓身上,加上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价格就很容易成为脱缰野马。这与诸如工资水平增长幅度不大之类的外围因素联合作用,房价走高与百姓支付能力严重背离这一“灾难性”现象才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