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撒网、抬拉房价、坑蒙拐骗……这些都是房产中介公司攫取巨额利润的‘常态’措施。即便我们中介自己要买房子,都得再三掂量,会不会中了同行下的‘套’。”近日,一位常年在珠三角从事房产中介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中介行业的黑幕,同时提醒消费者,房产交易资金安全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买卖双方自身的安全意识。
中介联手炒家、银行:房价能涨四五倍
“深圳、广州、南宁……半年前,这些城市只要是个房子,就不怕卖不出去,而且联手炒家,还能够以四至五倍的离谱价格卖出去。运作得当,买房者就不知不觉成为接过烫手山芋的‘冤大头’。”业内人士梁刚龙向记者透露,房产中介和炒家、银行往往结成“利益共同体”,中介一方面帮助卖方抬高房价,一方面承诺买方可以从银行贷到高额房贷,把远高于市场价格的房子卖给买房者。而银行也一直把房产当作炙手可热的优良资产。于是,一大堆高估的房子被当作“优良资产”押在银行那里,
买房者之所以会成为接过烫手山芋的“冤大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房地产市场信息不透明。房产中介也深知,信息投入是一本万利,因而信息垄断成为其“杀手锏”。各大城市几乎都有类似于“榜样”、“楷模”、“经典”等一类的房地产杂志,表面上是倡导一种生活方式,实际上是中介公司与广告公司、地产公司、房地产炒家联手,谋求实现区域内房地产价格的“信息垄断权”。互联网上的聊天室、QQ群、城市社区生活群落里,大范围公布的各地楼盘价格80%以上都是经过中介、地产公司和网站编辑“过滤”的消息。即使剩下20%没有经过过滤,这部分人群在发布信息的过程中也肯定会参照此前的价格公布。通过联手垄断信息源、掌握信息话语权,房产中介投入一块钱,就能实现10块钱的高额回报。
中介“七伤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业内人士认为,中介、地产公司和炒家联手抬拉房价,表面上各自都获得了高额利润,其实这是不折不扣的“七伤拳”,先伤自己,再伤客户,最终伤害的是行业的公信力。在房价泡沫迅速消弭的过程中,这种伤害表现得尤为强烈,姑且可以归纳为“七伤拳”:
损心诀——控制房源压价收购。委托中介出售的业主通常会发现,自己的房屋各种素质都不错,但挂牌许久都无人问津,只能接受中介压价销售的建议。实际上,中介往往会冒充购房者,与业主谈判的时候,挑出各种“毛病”,让业主以为房子不好卖,最后低价卖给中介找来的“炒家”。
伤肺诀——低价钓客户,高价骗业主。很多张贴在中介门店外面的房屋租售信息,尤其是已经成交的价格,往往在报价上都做了手脚。这是吸引客户眼球的第一步,然后就利用信息,引诱购房者看其他的房子,趁机推荐别的房源。对于售房者而言,则采取进门之后抬高房价的办法,吸引售房者将大量资料交给中介,而中介会盘算清楚之后再举刀“宰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