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概念模糊不清 归属群体亟待定位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建设部门和房地产监管部门能够较为清楚地阐述“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等诸多名词的概念外,大部分社会群体都无法清晰地辨别这些概念的区别,甚至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在向相关部门递交竞标报告之后,才恍然大悟地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开发类似的楼盘。
家住桂林市叠彩路的王珂祥拿着手中的报纸反复阅读,就是弄不明白“廉租房”的概念:“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王珂祥说:“我最关心的是怎么申请这一类住房,申请了这类住房之后还能不能申请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到底申请那种住房解决住房问题的可能性最大,对我们全家人来说最划算。”
由于廉租房有比较清晰的申请要求,在各地产生的分歧较少。而“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中低价位商品房”产生的争议就非常大。记者在互联网上用搜索引擎检索时发现,与这几个概念密切相关的争论、争议超过数千条。
就在各种概念模糊不清的时候,厦门、杭州、北京等一些城市着手研究建设政策性租赁住房“经济租用房”概念,以解决30周岁以下的单身家庭,特别是创业青年的住房问题。“经济租用房”以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为前提,用市场的办法建设和租赁,其租金价格略低于同等条件下的市场租金价格,供应对象为当地中等收入家庭,申请者必须为自住。
常年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专家、广西桂东南研究中心主任杨天保认为,众多概念的出现无疑是各地政府为了解决国人迫在眉睫住房问题采取的积极措施,但在短时间内推出如此之多的概念,概念推出之后,没有及时作出解释说明,为各种保障性住房提出准确的定位,这就难怪会引发诸多错误理解和喋喋不休的争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