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高企不下,房价扑朔迷离,股市震荡下行,人民币加速升值———2008年一季度,这四大热点不断牵动百姓神经。
人们从中看到了宏观调控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0.6%;也可清晰辨出今年宏观调控的难点———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
CPI:全年涨幅有望“前高后低”
似乎没有哪一样商品涨价,能比粮食涨价更让人敏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份国内粮价同比上涨5.7%,2月份上涨6%。粮价上涨表现出温和性、结构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食品板块在我国CPI的统计中,一直占据最大的权重。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近期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肉、蛋、菜、粮食等价格自3月份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和盘整。
“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国际上大宗农产品对我国物价上涨的‘传导性’越来越强。但我国经济基本面仍然总体健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专家认为,在市场调节和国家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随着食品价格上涨接近顶点,我国物价上涨势头正在趋缓,全年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居安思危才能防患于未然。数据表明,我国粮食自给率10年来一直稳定保持在95%以上,但粮食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努力增加生产,控制粮食出口,限制玉米深加工,加快健全储备体系成为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