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周来的“全球米贵”使物价再次牵动人们的神经,而与此相关联的油价、房价也一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12日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尤其是中国的粮价、房价和油价的走势。
粮价:增加供给有望中期企稳
“谈到粮价攀升人们更多想到了北美的生物燃料,事实上水资源不足、供应不足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澳大利亚新任农业、渔业和林业部长托尼·伯克说,我们必须调整在农业方面的研发重点,研究农民怎样能在面临自然灾害等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生产粮食,研究如何保护水源和土壤。
全球食品价格自2002年以来持续攀升,到今年初已累计上涨65%。去年,全球谷物价格上涨42%。目前世界粮食储备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去年初169天的水平。世界银行最近的估算显示,国际大米价格今年将上涨55%。
人口大国该如何应对粮价上涨?印度工商联合会秘书长阿米特·密特拉建议:目前是中印开展农业合作的最佳时机,中国具有良好的灌溉技术,小麦、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亩产量达到印度的2至3倍,而印度16%的耕地需要靠天吃饭。“如果我们今年就开始着眼于长远的合作,也许明年双方的粮食安全就可以改善。”
对于今后的粮价走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粮农机构、美国农业部及世界银行等机构的专家预测,随着价格刺激下的供应增加以及需求趋稳,从中期来看价格一边与市场联动,一边逐步趋于稳定,目前的供求紧张局面将持续到2010年左右,2015年国际粮食名义价格将逐步下降至2007年初的水平。
尽管国际粮价已达20年新高,但国内粮价相对稳定。农业部的数据表明,我国粮食自给率10年来一直稳定保持在95%以上,粮食储备达1.5亿吨到2亿吨,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将努力增加生产,控制粮食出口,限制玉米深加工作为进一步稳定粮价的重要措施。
在粮价的推动下,2月份中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出8.7%的11年新高。同时,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物价涨幅也分别达到4.6%、7%、12.7%高位。发达国家,美国、新加坡1月CPI分别以6.6%和4.1%创6年和26年来新高,欧元区2月份CPI涨3.3%,创1999年欧元启动以来的新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斯金说,物价尤其是粮价过快上涨,短期内会对贫困人口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需要对他们提供补贴。新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对能源、原材料需求不断增加,会促使全球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受次贷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放缓。两相作用,全球范围内短期会出现通货膨胀,但不会太严重。
亚行在近日发布《2008亚洲发展展望》报告预计,今年亚洲平均通胀率将由2007年的4.3%上升至5.1%,2009年将回落至4.6%。亚行敦促各国决策者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包括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在财政支出及重点优先事项方面采取谨慎态度,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供给压力等。
为抑制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政府则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农业投入等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亚行经济学家庄健说,中国政府在今年预算中安排了5625亿元的支农投入,近期又追加了252.5亿元加大对农业的扶持,这一举措抓住了缓解通胀压力的要害,政府对农业基础地位更加重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