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本地一家开发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楼面地价若超过3000元/平方米,再加上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建筑费用,成本超过5000元/平方米,目前关外已有楼盘跌到了7000多元/平方米,开发商没有多少利润空间。加之后市更难预料,开发商不敢轻易拿地。
戴德梁行深圳公司总经理程家龙分析认为,土地流拍,一方面是因为银行收缩房地产贷款和楼市持续低迷,导致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没有能力拿地;另一方面由于楼市持续走低,开发商信心不足,对大势难以把握,拿地十分谨慎。
面粉贵过面包难以持久
自去年底楼市进入“拐点”以来,土地流拍现象在全国各地屡屡上演。去年12月21日,厦门市年度最后一场土地拍卖会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不到15分钟,出让的六宗地有四宗“流拍”,被当地媒体称之为“厦门土地拍卖会有史以来最为迅速、最为冷清的一次”。仅仅相隔几天,福州市2007年最后一次土地拍卖会上,包括福州市区及周边的10块地块,仅成交两块,剩下八块地块因竞买人不足而被迫“流拍”。
土地拍卖的冷清情景同样出现在一向炙手可热的京城。今年1月16日,北京迎来了首次土地集中入市,当天有7块土地招标、挂牌出让,与大家的预期迥异,参与的开发商寥寥无几。就连最为大家看好的来广营乡清河营村1号地,和位于四环以内广渠路15号地和“鸟巢”附近的黄金地块南沙滩东路3号地也遭到冷遇,3地块仅有6家开发商参与投标。更让人意外的是,广渠路15号地竟以流拍告终,成为自2002年北京土地实行公开招拍挂以来,四环以内地块首次出现的流拍。
新年伊始,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F地块公开出让,铁狮门房地产基金以底价67.5亿元、折合楼面价仅7502元/平方米成交,大大低于人们的预期。而仅仅两个月前,杨浦区新江湾城的D3地块被仁恒地产获得时出让总价为13.01亿元,相当于楼面价2万元/平方米。
同样的情形在广州、南京、天津也多次出现。南京市江宁区某地块去年底时拍卖价3.86亿元,楼面地价2618元/平方米,比此前同类型地块4446元/平方米的楼面价低了近2000元/平方米,地价下跌近四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南京全市11个区共拍出113幅地块,总金额达到近350亿元,相当于往年的3倍,每月至少有一个“地王”诞生,最高地块成交价达25.95亿元。从“地王”频出到流拍,地价的持续下跌蔓延全国,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位地产界名人说过的话:“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不可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