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通货膨胀,加息很难奏效,甚至会被动。目前看来,利率手段很可能让位于汇率手段。”针对央行近日的货币政策例会对金融调控的措辞,中国银行(601988)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这样表示。
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上,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还是金融宏观调控的中心。
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加强“与财政、产业、外贸、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
今年2月份的CPI数据为8.7%,3月份市场普遍预计在8.0%以上。“CPI如此之高,理论上是有加息可能,但实际上很可能不会。”中央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
规模管理等同加息
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依然重申从紧货币政策取向,并表明要“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这与国务院刚刚印发的2008年工作要点一脉相承。
“严控信贷规模实质上已经达到了加息的效果。”郭田勇说。据了解,以往商业银行放贷,对优良客户在利率上实行优惠,一般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可下浮10%,但是现在没有了。
“我在对几家银行调研时了解到,现在银行不但没有利率上的优惠,反而要在规定的范围内上浮。”至于原因,郭田勇解释,一是从紧政策已让不少银行面临流动性压力;二是监管层的贷款规模管理,使得银行贷款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银行提高资金成本来平衡供求。
以往CPI高企必然加息,至于加息和价格总水平的关系,有观点认为,加息会使资金成本上升从而助长资产价格上涨,并传导至消费价格的上涨。对此,央行研究局风险处处长朴永强不认同,但他对近期央行会否加息拒绝置评。
加息无非是要提高资金使用成本,抑制过快投资需求,抑制通胀。郭田勇认为,用规模管理这个行政手段控制贷款增量,“比加息更管用,也更直接”。
中金公司日前发布的一份宏观分析报告也指出,加息作用不大,2008年全年至多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