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不上市了。”
3月26日,上海汉宇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施宏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因2007年总业绩翻了3倍,门店扩至近百家,施宏睿在2个月前曾表示,港资背景的汉宇地产会在内地大幅增资,之后再到港交所上市募资,倾向于香港证券交易所创业板。
宏观调控、股市大跌等因素让顶风上市的地产中介及服务企业没了底气,接受记者采访的中介机构负责人一致表示:“上市期不明朗,还是先做好服务。”
上市坎途
2005年,顺驰、21世纪不动产连续引入战略投资基金,在中介行业掀起一股上市的热潮。然而至今,除易居中国外,成功上市者寥寥。
中原(中国)董事总经理黎明楷曾用“比较尴尬”形容中原的上市之路。而香港美联地产(1200.HK)借自己早已是上市公司的优势,意欲分拆大陆地产业务打包上市,但迟迟没有动静。美联物业北京区总经理白纪远表示:“公司总部很早就有这个计划,但一直在等合适的时机。”
此外,世联地产也在积极张罗IPO相关事宜。据知情人士透露,世联在首批创业板排队多时,公司早已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宣布上市期限由2008年3月推迟至10月。
上市期望最大的21世纪不动产也一直没有对外公布具体的上市时间。有业内人士猜测,美国经济的萧条会导致21世纪不动产的美国IPO计划搁置,该公司可能会选择融资能力更强、市盈率更高的香港资本市场。对此,21世纪不动产中国区域副董事长卢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谈论这些都为时过早。”
突围路径
此前,地产中介行业频现上市呼声被普遍认为走进了一个误区。施宏睿对此表示,市场利好时经营者接触的资金面过大导致了盲目扩张的想法,但实际上钱都是客户的,只要市场稍微出现波动就会危及其生存。“所以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上市融资,把资金风险转移。”
面对中原上市失利,已经淡出地产圈的中原集团董事局主席施永青在2007年12月5日发表《管理跟不上,上市变坏事》的博客公开表示:“条条大路通罗马,我没有必要非行上市这条路不可。”
博客中施永青阐明,资本充足只是一项有利条件,不是一项必胜条件,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客户的满意度,关键则是公司的管理能力。
目前在中国,大部分中介还是靠广设门店的方式来经营,而尚未发展成网络化,这给中介收购或合并较好的店面提供了平台,施宏睿认为,服务、管理到位的公司选择小公司收购不失为一条稳步发展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