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末端成“热钱天堂”?
“上海圈内人士几乎一致地认定:楼盘下跌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是下跌幅度和时间的问题,与其坐等价格下跌,不如迅速寻找新的投资热点。”石勇说。
事实上,中西部省区城市房价上涨的势头,早在2007年就已现端倪。2007年,北海市商品住房价格上涨幅度在全国持续居前,短短一年时间,北海市商品房价格就从原来的1800元/平方米,飙升到如今的平均价格3000元/平方米,核心区域价格甚至高达6000元至8000元/平方米。
石勇说:“目前中西部城市简直可以说是资金注入的‘天堂’。”在石勇的眼中,进入末端城市的“热钱”不仅指国外的过剩资金,还包括在沿海省区无法寻找到快速膨胀项目的资金。他还向记者透露了“热钱”进入末端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三种“常规武器”:
——做大项目投资吸引政府视线。一个商业圈的计划,公司内部讨论实际只需要投资10亿元,给地方政府的计划就变成了投资100亿元,实际上,多余出来的90亿元,恰恰成为炒高楼盘价格的“后备资金”,也是楼盘价格飙升后上报价格监管部门的“基数”。
——外资“变脸”内资。前期通过股票、项目等方式进入中国沿海市场的外资,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几乎已经成为彻头彻尾的“内资”,这部分资金在国内流通几乎畅通无阻。在美元持续疲软,人民币汇率飙升的情况下,更多外资以“项目投资”的方式,进入中西部省区。
——工业圈地商业运作。“热钱”窥视到地方政府发展地方产业、走工业化道路的强烈愿望,更侧重于从“开发工业园区”、“建设新兴市场”的角度,堂而皇之地“协助”地方政府发展新兴产业,用少量资金进行园区建设,却用大笔资金炒热当地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