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廉租房建设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年前,由民革中央提交的<关于政府参与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议>被全国政协会议提案组定为第一号提案;一年后,廉租房建设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更是大胆预测,在整个住房保障制度体系中,今后廉租房将占据更重要的位置。"'福利轨'将主要由廉租房来实现而非经济适用房。"他说。
廉租房制度可操作性更强
"政府应该把精力多放在建廉租房上,这样是最省土地的,也是最好的解决穷人住房问题的办法。"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香港祈福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广州市番禺祈福新邨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磷基委员表示。
2008年,"落实和完善廉租房制度"、"加大廉租房推进力度"成为代表委员呼声最多的建议。不仅如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提出,今年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68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从政府工作报告就可以看出,廉租房建设很重要。"李稻葵说。
李稻葵认为,"如何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仅采用经济适用房制度是有问题的,应加强廉租房的建设。"他进一步表示,"经济适用房制度需要政府拥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尤其是鉴别低收入群体,此前经济适用房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很大的逐利空间。相比之下,廉租房制度可操作性更强,政府管理成本较低。"
在他看来,廉租房制度能够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应加大廉租房实体建设。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廉租住房实物仍然是他们住房保障的重要甚至主要形式。"
张泓铭举例说,迄今为止香港特区政府累计建造廉租住房65万套,约占全港住房总量的35.6%以上;新加坡有6万户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住房内,约占全部家庭的8.6%。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保持相当数量的公共住房廉价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