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楼市动态 > 正文

观察:只涨神话正在被打破 多方博弈下的房价迷思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8.02.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郭田勇 蒋蛟龙

  深圳楼市提前遭遇“寒冬”,上海楼市步入观望,北京房价涨跌互现,目前国内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似乎正在被打破。房价“拐点”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一些中小城市的房价涨势出现缓和,甚至有走跌的趋势。国内房价将会形成何种走势,这与房地产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开发商以及购房者的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留存收益、股市、商业银行贷款以及其他方式。商业银行是房地产企业和购房者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房价走势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这一部分资产的盈利状况。如果出现房价的大幅下跌,商业银行要面对开发商和购房者可能出现的违约现象,这将迫使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商业银行管理者在响应国家调控政策的同时产生道德风险,即“业主——代理人”问题。因此,商业银行通过诸如银信合作等各种规避措施将资金输入房地产市场以维持高价,从而保持房地产贷款这部分资产的账面盈利状态,掩盖潜在的不良贷款率。

  在国内流动性总量过剩的情况下,仅仅通过采用控制商业银行贷款以及房地产企业股票市场融资等传统手段还不足以控制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现在,国内PE(私募股权基金)也逐渐兴起并快速发展起来。据统计,2007年第三季度,共有43家企业得到私募股权投资,投资额为34.65亿美元。此外,中国也有一些本土和私人股本基金,它们在海外募集外币资金,通过复杂的离岸公司结构进行投资。PE的本性就是追逐高风险高回报行业,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紧缺为这些PE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即使国家控制了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但股市对楼市的这种“曲线救市”却无法控制。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