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价拐点之争尚未明朗之际,接二连三地发生地产中介关门停业甚至倒闭事件,让不少人兴高采烈,并很自然地将其与房价联系起来。当然,人们之所以对地产中介的倒闭表现出过多的感情色彩,主要还是缘于很多地产中介充当了虚高房价的幕后推手。“炒家”盛行,“炒风”一片,造就了地产中介业的大“繁荣”。反过来不少地产中介挪用占用客户资金参与炒房、在背后大吃“差价”等违规行为,又助推了房价的快速走高。更过分的还有无良的中介老板卷款潜逃。而这一切,一方面是由于房地产中介自身发展的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则是我们相关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中介监管的缺位。
其实,纵观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到现在也还不到短短20年的历史。与之相比,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发展则更晚。伴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地产中介同样出现了行业不可避免的原罪,这种原罪在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之下得到了些许遮掩,其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自律被普遍忽视。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式繁荣相应地带来了地产中介的泡沫式扩张,意图无非都是想抢占房地产市场这块大“蛋糕”。
不可否认,中介行业的迅猛发展在造就了无数个售楼神话和一大批售楼富翁的同时,也曝出了阴阳合同、偷吃差价、乱收费的行业通病。当没有一个专门的行业协会来自省自律时,行业的诚信危机必然影响到行业的良性发展。像创辉租售,在程序上竟然掌握着购房者的首付款,而一个规范的程序是不可能允许由中介来保管交易双方的款项。建设部一再明令房地产中介不得管理客户交易资金,获取非法收益,但不规范的市场让这种规定在实际中不具有约束力。
地产中介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产物,它需要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缩短其阵痛期,在规范行业发展之时,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引导和监管的责任。为何这么多房地产中介公司相继关门?泡沫式扩张已经拖垮了一个“创辉”,如何避免出现更多的“创辉”,需要行业自身的反省,更需要有关部门的反思。
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一直是维持中介生存的根本,市场上的中介新增门店也在随着市场成交情况不停变动。在景气的时候,大的中介公司的门店扩张,个人中介门店的出现都显示了房产市场的大好。
然而当中介对房产市场过分盲目乐观,大量增开门店进一步加速公司的变动。从去年11份开始就有中介公司因为门店扩张太快,经营的业绩赶不上每日运营的成本,因此部分中介公司由于门店的变动开始备受市场关注。
在上海房产市场7月份,很多中介大举扩张门店,各大中介负责人也纷纷表示看好房产市场。从去年开始,全国的房产成交开始不那么景气,加上一系列的宏观政策,部分中介开始频繁关门。
业内人士表示,成交量的下滑导致中介市场门店的调整,从二手房市场成交情况看,预计2月的成交量会继续走低,还将有部分中介公司会有调整,经营不佳的小中介将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