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银行推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铺天盖地,但是近段时间也闹出不少纠纷,主要是产品的投资收益没有达到银行最初的预期目标,有些收益率甚至为零或亏损,这让投资者不能理解。这类理财产品为何出现亏损的状况?投资者且放下抱怨,还是从产品结构来认识产品收益
以前,在银行绝大多数客户是办理存取款业务,接触最多的就是普通存款。
自从我国加入了WTO并开展理财业务以后,众多的理财产品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其中就有一种
称之为“结构性存款”的理财产品,它可以挂钩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甚至于基金、商品等多种标的,收益率计算方式也各式各样,既有按天计息又有按月计息,也有只看股票两头的价格,而无需关心当中波动的品种。
期权+固定收益票据=结构性理财产品
那么什么是结构性存款呢?
目前在银行中广泛发售的这类产品在国外被称作structuredde-posit。一般而言,是银行拿一部分资金购买固定收益产品,比如国债和央行票据,再将这部分资金所产生的利息去购买一个期权。由于期权的种类繁多,收益计算方式也较多,所以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挂钩型理财产品。
看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是看产品的主题和其结构。现在理财产品的主题多种多样,如有“黄金加油”基本上是挂钩黄金和石油的价格;有环保主题挂钩环保企业的股价表现;有“锌锌向荣”挂钩的是金属锌价格的走势;有“龙腾中国”挂钩的是H股的股票价格走势,也有“同涨同跌”型是看同一板块股票的相关性。
而产品的结构主要是指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有设置了一个收益支付标准,在这收益标准之上按天支付的或者在收益标准之上按季支付的,或者也可以在标准之下支付的;有就看起息日和到期日两天涨跌幅度的表现支付收益的;有先期支付部分收益,然后按照挂钩标的表现支付收益的。
商业银行一般在市场上购买各种各样的期权,和固定收益票据组合后,就形成了名目繁多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商业银行的期权一般是通过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投资银行,比如摩根斯坦利、美林、花旗等购买的期权。由于期权的价格计算和市场操作非常复杂,因此只有一些国际投行才有能力横跨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市场,设计出各种名目繁多的期权。而对于这些期权的选择是需要一个方向的判断。比如说看黄金上涨,就选择黄金看涨期权,但是至于该期权“将来”实现的概率是多少,恐怕连这些国际投行都无法准确预测,否则这个市场就只有投资的赢家,而没有输家了。一般来说,期权回报率越高,其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期权回报率越低,其实现的可能性则越大。
结构性理财产品同样有风险
那么客户在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时,要注意点什么呢?
首先,要知道结构性理财产品不同于普通存款,它是一种投资产品。投资此类产品是要承担风险的,认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必然比存款高的概念是错误的,只看最高或预期收益率投资也是错误的。
其次,在我国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发售的产品主要是保本类的理财产品,有些是100%保本,有些是90%保本。这类产品比较适合于在投资时需要保本的投资者。
再次,要看产品挂钩的主题是否与你自己想投资的方向一致。比如,客户对于金融股的走势比较看好,就可以选择挂钩一篮子金融股票的产品;对于能源股的走势比较看好,就可以选择挂钩一篮子能源股的产品。
最后,必须看清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是按天计息还是按季计息,产品是否含有提前终止的条款等等。因为有的产品结构是看单边上涨而有收益的,有的产品结构是看单边下跌才有收益的,有的产品结构是看涨跌波幅有收益的;有的产品是看股票相关性才有收益的。
不过,由于目前我国银行推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还比较简单,这类产品只不过将资金利息拿来“搏”一记,和基金、股票的投资风险不可同日而语,属于稳健的投资产品。作为投资者需要谨记的是,“高收益必定伴随着高风险,但高风险未必最终能带来高收益”,这同样适用于结构性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