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密码,哪一种更符合持卡人的利益?应不应该把个人详细信息提供给银行?信用卡是不是越多越好?一旦纠纷发生,持卡人要承担什么责任?持卡人的一些误解导致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误解一:信用卡越多越好
银行间在信用卡业务上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信用卡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多、申领信用卡的赠品也越来越多。许多消费者禁不住诱惑,申领了一张又一张,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小的“理财负担”。
广东发展银行信用
卡中心市场营销总监陈淑仪说,手头的信用卡太多,持卡人很容易混淆各张卡消费了多少金额、还款期是什么时候,从而造成费用拖欠的现象。一旦欠费超过90天,持卡人就有可能面临被发卡行起诉的风险。
——误解二:密码比签名更安全
以签名作为信用卡的消费凭证是国际银行业的主流,但很多国内持卡人认为,密码比签名更安全。陈淑仪说,使用签名、核对签名的责任在商家;使用密码、保管密码的责任则转嫁到了持卡人身上,也就意味着“损失自负”。因此,一旦发生信用卡被冒用的事件,使用签名的持卡人的权益往往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补偿。
——误解三:只向发卡行提供最简单的个人信息就够了
张先生丢失了自己的身份证,别人捡到后拿到广发银行申请信用卡。而张先生碰巧也是广发卡的持卡人。陈淑仪说,就是因为张先生留下了详细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银行方面才很快确认了这是一宗冒领信用卡事件,张先生也因此免遭损失。因此,持卡人最好能向银行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