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的时候,市场普遍预期2008年的政策紧缩力度会非常大。但是随着美国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大,人们的看法似乎在转变。有关媒体对十几位经济学家就宏观调控问题进行了采访,大部分人开始担心,在外需下滑的情况下紧缩政策会出现超调。还有部分经济学家提出“紧货币、宽财政”的建议。
虽然高层已经认识到2008年的国际形势、经济环境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并且坦陈2008年可能是经济上最为困难的一年,但目
前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政策松动的迹象。即使是比较悲观的经济学家也认为今年的GDP增长率应该在10%附近,8%的经济增速似乎与人们的预期相差甚远。紧缩性政策基调维持不变,一方面可以维护中央经济会议的权威性,中央政策似乎是不应该朝令夕改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市场保持紧缩性预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盲目投资冲动,并防止资产泡沫继续膨胀。
虽然基调不变,但在实际操作上,相关部门似乎比较谨慎。而目前加息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
第一,美联储两次降息增大央行加息难度。1月22日和1月30日美联储短期内连续两次降息,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降至3%,中美利差倒挂。如果我国央行继续加息,有可能导致热钱大量流入,这些资金将在房地产、股票市场不断寻找套利机会,破坏我国市场的稳定性,可能引起市场强烈动荡以及价格的大幅波动。并且市场预期美联储为了刺激美国逐渐下行的经济,还会有继续降息的趋势,所以中美利差会逐渐扩大。如果我国短期内再加息,会导致热钱套利机会变大,继而更大量的热钱流入,给我国造成巨大的通胀压力。
第二,频繁加息可能导致超调。我国自2007年3月以来已经6次加息,货币政策调控保持小幅连续的特点,但这种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是有时滞的。2007年11月我国的CPI指数高达6.9%,达到了10年以来的新高,而12月的CPI为6.5%,较11月有小幅回落,可以看出加息作用已开始逐渐显现。另外,发改委出台部分食品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对抑制物价上涨也会起到一定效果。加息的累加效应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在美国经济有可能出现下滑并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加息过快有可能出现超调,不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
从中央决策角度而言,两会之前央行加息概率较低。
第一,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CPI全年为4.8%,基本上都符合市场预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一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发改委干预价格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应该都反应了这些预期。
第二,国家统计局已经召开了2007年全国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但要获得去年全年更加详实的经济指标要等到2月28日年度统计公报出台以后。同时1月份和2月份的大部分经济数据要在3月10日以后发布。那时正是两会召开的时间,不易出台重大宏观调控政策。两会召开以后,政府工作报告会对今年全年的经济工作做出部署,4月17日统计局将发布2008年1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虽然一季度数据受到春节等因素的干扰较多,但外部经济的形势会逐渐明朗,此时的宏观调控思路会相对成熟。因此两会之前央行加息概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