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楼市在宏观调控中降温,深圳、北京、上海的二手房交易量均出现明显萎缩。在房地产市场开始高位盘整并引发“拐点”论猜测后,一些房地产中介企业成为了首先倒下的群体。中天置业挟款潜逃、创辉租售濒临崩盘、中大恒基接连关店且原董事长涉黑,这些中介行业的负面新闻频频发生。“地产中介行业发展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不是一个新问题,中介行业正走在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中。”
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副会长周宗楚向《市场报》记者表示。
无序扩张模式危局
“不管房价如何飙升,交易量才是中介公司生存的命脉。”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感慨道。
据悉,中天置业老板携巨款潜逃、创辉租售濒临崩盘都与二手房市场业务量锐减有直接的关联。在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出台之前,大城市房价不断攀高,深圳等热点城市的一个店铺佣金收入曾高达100多万元,但随着各地楼市的持续调整,深圳部分中介的业务量已剧减90%。而在北京,根据中大恒基房地产经纪公司的市场监控显示,自2007年10月开始,北京的二手房交易量以每月10%的速度下跌,而到了2008年第一周,北京各区县交易量比2007年最后一周进一步下降40%。
“中介公司依靠收取代理佣金生存,交易量下滑,资金压力增大,对于没有任何后盾支援的中介都是灾难性的。”链家地产副总经理金育松这样表示。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9月前,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二手房成交量价齐升。2007年6月,深圳整个中介代理行业的成交量超出了正常比例的一倍多;在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不少曾在2005年宏观调控后倒闭的中小中介公司重新进入市场。在最近两年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的时候,房产中介为抢占市场份额,几乎无一例外扩张门店规模,有的中介曾创下一年开店100多家的纪录。
2005年,北京规模排名前十家的经纪公司在二手房市场占有率一共不超过15%,而到了2007年,规模前三名的经纪公司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竞争格局变得越来越残酷,是业内人士达成的共识。而事实上,在整个行业经历寒冬、部分品牌率先倒下时,整个行业的发展模式已经需要重新考量。
靠人海战术、盲目开店来争夺市场份额是地产中介一直以来的发展模式。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发展,最终后果是抗风险能力差,只能通过关张来躲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