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扩张过快运营成本畸高
据方正地产有关负责人表示,创辉开店去年就像疯了一样,在各个片区攻城掠地,最高峰时整个惠州共有店面50家,对市场的承受能力缺乏考虑,按他们原本的计划,惠州的店面将在去年年底扩大到100家。他们这种疯狂抢占好铺子的行为,也间接造成虹桥、隆塬、方正等较大的连锁中介机构也不得不随其起舞,像虹桥当时就开到20多家,而隆塬开的就更多些。
“我们当时也被逼得开了3家,随后中介市场开始转冷,用于开店的40多万元转眼就没了,后来我们不得不关闭了一些门店。”该负责人直言:场面铺得越大,运营成本就越高,楼市遇冷则入不敷出。
3 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中介门店扩张过快,同时也造成了中介从来人员急剧增加,如果按鼎盛时期惠州市有近300家门店,每个门店平均10个工作人员来算,当时从业人员多达3000余人。而在“9·27”新政后,目前市面仅存近100多家,已经有近2/3的从业人员失业,除了部分能力较强的人员已找到新东家外,由于春节快要到了,大部分失业人员大都抱着暂不转行,先回家过完年后再看市场应对。
据虹桥地产一负责人表示,这些因裁员或公司倒闭而失业的员工也良莠不齐。据他听说,创辉在疯狂找铺开店的时候,各业务员要升到经理需时只要3个月,这样才能满足公司扩张的需要。而对一般中介而言,从业务员到区域经理最少也要一两年的时间。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过硬,在管理方面以及业务操作方面会出现很多总部难以控制的因素,从而也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地产中介:将重新着眼被忽视的租赁市场
记者采访发现,虽然都说“寒冬”,但却也不是所有的中介都日子难过。位于河南岸某小区附近的一家小中介的老板娘告诉记者,她的这个店面只有她和妹妹两个人经营,一个小单间,一部电话,做的都是街坊生意。由于附近是惠州最旺的人人乐商圈,来租房的人都不在少数,她因此也获利不少。记者发现,附近部分小中介已经关门,“日子比较好过”的小中介基本都是类似的“夫妻店”、“姐妹店”模式。
宜居地产副总经理房文辉则对记者说:“我偿忽略了租赁市场,而租赁市场本来就是是中介公司的一项业务,现在的中介公司,尤其是大型的中介公司根本不做租赁信息。”二手房交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会有一个周期性的低谷出现,而租赁市场则与城市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以惠州发展速度,租赁市场在楼市遇冷的情况下仍然活跃。如果中介公司再承包返租或项目合作,而每月都会有一笔不小的固定现金流。在楼市遇冷情况下重视租赁市场,可以成为公司的一个固定增长点。方正地产区域经理孟涛则表示,目前,方正地产也会在将来重视租凭市场,但不会考虑承包返租的方式,只是以提供租赁信息为主,来收取信息费用,因为返租会让公司背上物业管理的包袱。
房管局:让每个市民了解资金监管的优势
据了解,继惠州中原地产事件爆发后,惠州市房地产管理局产权科以及中介协会就启动了对二手房交易款专项监管的抽查。据中介协会方面透露,创辉租售在房管局指定的监管账户存有80多万元房款,这部分钱现在很安全,将在房子办好过户手续后由业主支取。据房管局产权科有关负责人表示,突击检查工作将继续进行。
针对有业内人士希望强制执行二手房资金监管业务,惠州市房产管理局副局长袁贵平表示,惠州市目前还没有一个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但市局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加大对资金监管业务的宣传力度,让每家中介公司都推广资金监管业务,让每个市民都真正了解资金监管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