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桥路原房地产交易市场不足百米的距离中,近一半的房产中介门店或搬迁或合并或直接关门。虽然,这里作为福州二手房聚散地的地位早在交易中心搬迁后就已改变,但此次大规模变化依然让人感觉到近期越来越寒冷的动荡气息。
2007年来调控政策步步紧逼,银根缩紧、个贷难做、加息紧锣密鼓,直至2008年,除了个贷有所松动,其他政策依然坚挺,消费者的观望情绪也越来越重;加上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中介关闭潮带来的负面影响,福州近期二手房成交情况依然不如人意。据了解,从1月17日至21日,福州住宅总成交量分别为:25套、67套、67套、21套、26套。为躲避风险,中介公司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中介主动调整应对“寒冬”
缩减门店是一大选择。杨桥路上这些门店的变化并不是个案。事实上只要是中介门店相对集中的地方都不难发现类似的情形。斗池路上,某知名中介门店早上9点左右大门依然紧闭,同一家公司在北大路的门店也是拉着卷帘门。周日记者乘坐817路公交车,在融侨一区,某知名中介门店关闭,而琴亭路上不足一站的距离中有过半的房产中介门店同样铁将军把守,而之前这里有10多家的门店,且生意红火……在上述缩减门店的中介中,既有扩张迅速、业绩优异的大型中介企业,也不乏入市不久的中小企业。但无论是“巨无霸”还是“小不点”,他们对减铺的原因解释大多集中在“合同到期”“内部调整”等等上,而有的甚至连这样的理由都不写了。一位就职于福州某大型中介公司、不愿透露姓名的总经理助理向记者表示,市场不好,他所在的公司也已经关闭了3-4家门店,虽然他一再表示只是暂时的,但什么时候重新开张,他也不知道。麦田房产副总魏祺表示,从经营成本考虑,各中介考虑对门店做些优化调整是正常的。从业人员认为,虽然多数的中介公司不愿意承认缩减门店的事实,但减店其实是目前控制成本、规避风险最明智的选择。
裁员已是公开的手段。一位在某中介公司上班的朋友,最近一直很恐慌。他在某日与记者聊天的时候说:“虽然自认为很勤奋,但市场实在很不景气!也许下一个被裁的就是我了!”知情人士表示,福州中介裁员的事情,从2007年9月份就开始了,据他透露,目前福州二手房经纪人失业率不少于30%,福州前十名的中介公司都有缩减门店或者裁员的举动,而其他中小中介更是难以为继,只是多数公司对此讳莫如深。而点房置业董事长叶斌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却大方承认,由于目前整个市场形势非常严峻,公司裁减了30%左右的人员,而他们的现状与其他房产中介比起来还是比较好的。叶斌认为,如果按目前的走势,到今年7月份,福州的二手房经纪人失业率估计得达到50%;你越是不敢面对现实作出调整,就死的越早。
关门不一定是中小企业的专利。这几乎是所有中介公司规避风险的最后一步。这里的关门与缩减门店是有所区别的,关门就意味着整个公司全线崩盘。谈及关门,就得谈到中介公司的资金实力以及交易资金监管问题。业内人士越来越清醒的看到,资金是否健康才是一个企业面对风险时存活下来的最大筹码。从全国性的大中介倒闭现象可以看出,关门已经不是中小中介所独有的专利,那些盲目扩张的大中介也难逃厄运。而在福州,最快被波及的是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中小中介,但并不是说市场调整只是针对中小者,大中介就可以高枕无忧。房产专家刘福泉表示,各地中介关闭多是因为在市场情况好的时候无序扩张,超过自身的资金和管理半径造成的。叶斌也表示,不管是大中介还是中小中介,只要是超过自身资金能力,资金动向不明确就极有可能在现在这样的现状中走向灭亡。所以,关门将是这阶段福州所有中介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