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商圈的复苏
位于茶亭街和台江商圈连接处的群升国际,也早在规划时就将项目定位于“都心国际复合街区”,东百四店入驻群升,也让群升多了几分“牛气”,更为台江商圈复苏增添了重要砝码。
作为台江商圈唯一在售商业项目的君临天华,推出负一层独立店面就被遭遇热抢,又发出台江商圈复苏的一大信号。
在福州城的历史记载中,台江因为傍依水路交通发达的闽江,很早以前开始就成了闽江流域的货物集散地,商业繁荣,曾以天华剧院、台江影院、台江百货、台江广场、华联商厦的聚集而闻名。这个历来为商家必争之地、曾是福州唯一商业中心的商埠区,在福州人的印象里,却似乎总是与中低档商品集散地联系在一起。
台江百年的商业积淀,现有中亭街、元洪购物广场、榕城古街、步行街、台江农贸集市等街市形成的天然商业环境,让台江商圈的复苏指日可待。
回顾台江商圈的历史,我们发现这里作为福州商品批发的主要集散地,很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中亭街: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八一七路横贯其中的繁华之地出了东街口之外当数中亭街了。中亭街是福州最早的街区,是贯通仓山区、台江区、鼓楼区的重要枢纽。历史上万商云集,商铺鳞次栉比。中亭街从1999年起进行改造,被定位为“建设东亚第一室内商业步行街”。历时三年之久,总投资高达25亿元、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的中亭街在2002年2月揭开面纱。如此大手笔的规划并没有使中亭街的发展顺风顺水。很长的时间里,中亭街的经营状况都不尽如人意。经过长达5年的辛苦辗转,中亭街的商业氛围才渐渐起来,初步形成了服装、家具、家用电器三大主导业类为主,针织内衣、珠宝首饰等其他业类为辅的中亭街商贸业态。但离最初“中高端”的定位仍有些距离,嫁接在台江商圈以批发为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亭街隐约透露着台江最初的影子。
我们无法否认,中亭街的投资回报率是惊人的。租金从最初的100多元暴涨到现在500多元,翻了好几倍。40米宽的街道、八大主题的商业区、中国四大家电巨头进驻,无不显现中亭街的商业地位。也许这种业态才是最适合的。正如黄捷所分析的那样:规划之外,商业项目还有其根深蒂固的历史继承,消费者的习惯很难改变,高端不一定是最优选择,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中洲岛:商业的伤疤
福州商业中有一块伤疤历久弥新,很难被人遗忘,因为他时不时提醒着一段失败的经历。与中亭街仅一桥之隔的中洲岛至今依然死气沉沉。解放大桥这头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而桥那头门前冷落鞍马稀。从最初的中国第一步行旅游观光购物岛到CEPA零关税购物一条街,到现在小商品城的定位,中州岛一直在变换定位。却依然没有攒足人气。
有人说,中洲岛一直都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导致定位不明。更缺少坚持的勇气,不断变更定位,致使今日困守冷宫。也有人分析,中洲岛规划不合理,逼近马路,没有停车位。也有观点支持:虽然是一桥之隔,但是却是台江商圈和苍山商圈的区别,苍山的商业历来处于落势,中洲岛缺乏个性特点,自然无法吸引人流。从跨江大桥上俯瞰闽江,中洲岛像一座风情迷人的古堡。其今日寄语叫人不禁感慨。到底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草是什么,众说纷纭,很难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