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房价稳中有升,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来自全国各地10余位受访者的措词谨慎令记者多少有些讶异。
更有戏剧性的是,曾公开表态认同“拐点论”的王石,最近终于忍不住第二次站出来,自我澄清所指的拐点,“不是房价从上涨到下跌的拐点,更不是从大涨到大跌的拐点,而是从快速上涨到理性调整的拐点”。况且“中国东西南北中,幅员广阔,不同地区、城市处于不同的房市周期,(拐点)不能一概而论”。
的确,不同城市因为不同的地域特点,而会在房价上遵循不同的路线。这本就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只不过,在当前的情势之下,这种不同城市的房价路线图差异更加显性,甚至可以归结为类似诸侯割据的局面,呈现出房价战国状态。
北京、上海摊薄均价
不久前,一则市政基建新闻登上北京各大媒体头条——北京5条地铁线路年内同时开工。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2007年1~11月,北京四环外商品住宅新增供应达到67.51%,住宅郊区化倾向已十分明显。
商品房供应由内城区向外部区域转移,市区高房价的压力经由一条条地铁线路向远郊输出。而随着目前北京城市中心区的可开发用地的减少,以及北京城市发展的不断外拓,2008年外郊区域土地开发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郊区商品房供应比重加大。这部分商品房具有较低的土地和开发成本,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将直接影响北京商品房市场的整体均价。
另一最新数据则显示,进入2007年11月以来,随着上海市中心区住宅用地接近饱和,新房开工速度放缓,黄浦等市中心区的新房上市量减少,而闵行、浦东等非市中心区的新房上市量占到了总量的一半,直接导致上海房屋成交均价下降,由当年10月份每平方米11500多元下降到10700多元。
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表示,郊区化住宅摊薄北京、上海整体均价,这种趋势将在2008年进一步明显。与此同时,“90/70”政策的落实,以及大量的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的推出,也都将加大对这两座城市商品住宅市场整体价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