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调控市场,不如说是调控政府。”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建设部增设住房保障司的意图非常明显,从中央政府层面建立起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并且监管、调研各地方政府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确保保障性住房强势推进、不打折扣。
经过十几年的探讨、摸索和反思,社会各方已经明确认识到住房保障机制建立的必要性。特别是今年8月,随着《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浮出水面,在某种程度上给在市场化的单行道上一路飚升的房价在人们心理上踩了一脚刹车。随之而来的是相应的政策法规在年底落地,以《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两项办法为代表保障性住房管理的出台,让低收入家庭吃了一颗"定心丸"。
实际上,在中央政府建立住房保障机制的同时,各地的细化政策正纷至沓来。以北京为例,不久前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配租"的方式增加廉租房房源,并且在商品房配建两限房或廉租房的基础上,还将增加配建经适房的商品房地块供应。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的非理性发展冲动或贯性依然存在。”一位房地产专家表示,因此保障性住房强势推进的态势不能有丝毫松动马虎。记者也注意到,建设部新增设的住房保障司,首要一条便是“贯彻国家关于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正是意欲调控各地政府。由此,地方政府的非理性发展冲动或贯性必然转向。
此外,中央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多项政策正在形成合力。如双限房的供应、公积金制度、住房补贴,以及各种对自住性住房的保护性金融和信贷政策倾向,都将抑制化解商品房“单核市场”时代的房价单边上涨之势。明年,保障性住房政策必将深层次填补和平衡房地产市场需求量。
还有以增加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建设的90平方米占70%为引导的住房结构调整,虽然今年让人们最为关注的“70-90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对房价的影响并不如人意,但随着政策进一步落实,将使自住性住房的供需结构矛盾得到缓解,并有助于“夹心层”住房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