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上海等地楼市的市场博弈呈加剧之势。“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的“破产”以及11月份成交量的继续下滑,宣告了京、沪楼市正处于悄然而难以预测的调整中。
11月,北京期房住宅日均签约365套,比10月的405套下跌近一成,比去年11月的482套下跌了两成多。截至12月24日,当月期房住宅日均签约264套,比上月下降了28%,比去年12月的460套下跌了43%。上海楼市的量缩现象同样突出。
急剧的量缩改变了京沪楼市10月之前“跌量不跌价”的状况,楼盘以各种名义和各种方式暗降价格的现象日趋增多。此外,北京市链家房地产经纪公司的数据显示,高档二手房抛盘现象进一步加剧,150万以上的高总价房源挂牌数量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两成以上。但不少市场人士称,京城楼市目前的胶着是否将引发开发商普遍降价仍有待观察。
但房价环比涨幅下降的趋势已显。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涨幅继续“高烧”,已连续六个月创下自2005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但环比涨幅“降温”明显。继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今年以来首次回落后,11月环比涨幅又下挫0.8个百分点。
政策发力 标本兼治
楼市“猛牛”的脚步放缓,不仅仅是高房价本身已妨碍市场健康发展,更得力于今年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