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楼市升温以来,各大城市房价涨幅不断加速,特别是今年以来,深圳、北海、北京等城市的房价演绎着半年翻番的“特区速度”、“奥运速度”。“房价得道,土地、银行升天”的景象,在房价每年至少涨10%的乐观预期下,开发商大肆拿地,各城市“天价地王”频频出现;银行疯狂放贷,个人房贷增量前11个月就达8000亿元,同比猛增4倍。地产股也不甘寂寞,新丁以IPO、借壳等面目涌现,体量也以高价增发、配股、可转债而膨胀,它们在房价的高歌猛进中集体鼓噪。
然而,“有价无市”的市况还是刺痛了泡沫日益加大的市场:部分城市房价松动,一线开发商开始降价;土地流拍接二连三,成交价往往是底价;银行暂停房贷办理;地产股5天蒸发几千亿。
于是,楼市是否“变脸”的争议四起。看涨派依然是老调重弹,坚称宏观经济向好、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市场供不应求矛盾突出等因素未变,“中场休息”之后又将是下一轮“盛宴”。反对者则针锋相对,坚信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实际有效需求并不大等因素将挤出投机泡沫,楼市探底可期。
在这场争论中,各市场主体鲜明的利益动机表露无遗。开发商、投资机构或个人、房地产中介机构大多没有充分认识到大洋彼岸次级债危机的警示,漠视或淡化前期房价飞涨吹大的楼市泡沫所潜伏的危机,依然沉浸在房贷爆炸性扩张刺激房价上涨,再推动地价飙升,进而再刺激房价上涨、房贷扩张这种循环的“狂欢”中。不少人对房地产发展预期被透支、浪费土地资源、挤占社会资源妨碍经济结构调整、银行信贷风险积聚、催生社会不稳定因素等危害视而不见。
目前,争议还在继续,楼市究竟向何处走依然存迷。有意思的是,向来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抑制不了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房价上涨,甚至每每嘲笑一轮宏观调控只会带来一轮房价上涨的开发商们也在调控政策中寻求自我安慰:政策初衷是为了市场平稳发展。
既然如此,原本已不小的房地产泡沫没有理由再去吹大。一步步地挤出投机泡沫,通过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健全市场秩序来促使房价向理性回归,抚平被高房价烫伤的社会心理,实应摆在抉择者案头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