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落地”有隐忧
《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发布后,便有专家表达过一种忧虑,地方财政不愿承担提供大部分资金的责任,如何保证廉租房建设不出现资金缺口?
全国每年需要的保障住房建设资金,普遍采用的估算数字为500亿元。
2007年,中央政府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为49亿元,其余主要来自地方财政。
早在2006年7月,财政部便要求: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的5%应纳入廉租房建设资金。有统计表明,2006年全国城市土地出让金净收益近7000亿元,理论上可向廉租房提供350亿元资金。但截至去年底,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中,只有3.1亿元来自土地出让净收益。
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财政主要来源,靠行政命令来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廉租房建设,最终是否能实现预期效果?
新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中,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应纳入廉租房建设的资金比例从5%调整到10%%,对廉租房资金来源也作了更详细具体的规定,但相比过去,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突破。
谈及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实际影响,包括住宅与地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在内的多位专家均表示,房价稳定值得期待,但消费者不宜对房价下跌抱有“过高的乐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