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在高位上的房价仍在“高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这个幅度是2005年7月扩大月度房价调查范围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
此前不久,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警示:目前,我国“住房抵押消费贷款增长很快,违约风险已有抬头趋势,一旦房价大幅波动,容易引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激增”。
综合分析不无担忧,高位房价再“高烧”蕴涵的经济风险不容忽视。此时入市的贷款买房人应警惕未来可能不断加重的房贷压力。
“追高买涨”非理性
与10月房价“高烧”数据相对应的,是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报告称,今年以来,在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速有所下降的同时,我国居民户贷款的增速却在逐季加快。
根据央行的数据,9月末,我国居民户贷款同比增长30.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1.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5164亿元。其中,居民户消费性贷款比年初增加6873亿元,主要是中长期消费性贷款比年初增加5837亿元。对中长期消费性贷款数据,央行的明细解释是,“受部分地区住房价格明显攀升、居民收入预期改善等因素影响,居民贷款需求有很大提高,主要是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增加较多。”
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明确指出,“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较快,存在明显的非理性因素”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的确,一面是高位上的房价仍在“高烧”,一面是利率不断走高下的房贷需求持续旺盛。房价涨势与房贷需求的表象,折射出典型的“追高买涨”的非理性态势。
房价不会永远上涨
当前,这种非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们对房价仍然抱有很强的上涨预期。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预期未来一年本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涨,预期下降的被调查者只有1.5%。在如此强烈的上涨预期支持下,不少买房人抱着“晚买不如早买”的消费心理,盲目追高。其二,尽管加息预期强烈,但由于利率一直处于微涨状态,因此很多贷款买房人对利率上调的敏感度不高,对未来可能持续加重的还贷压力没有理性预期。
诚然,城市化、人民币升值、人口结构以及流动性过剩等基本因素,加上房地产市场短期供应不足的现状,仍将支持房价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维持继续上行的态势。但是,从来没有理由支持房价将永远如此毅然决然地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