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跌的市场都还好,而现在胶着的市场最难做。”在上海做中介的周小姐对记者感叹道。近一阶段,她所在门店的成交量开始骤然下降。在毫无起色的行情面前,她与大多数同事提前进入“冬歇期”。
有专家表示,上海、深圳、广州部分高端楼盘价格已经出现松动,但仍有投资者及开发商看好后势而不愿“割肉”,在这种胶着状态下,买卖双方正在进行着一场心理博弈。
买卖双方价格预期迥异
11月的第三周,上海楼市继续在低谷徘徊。一单生意本可以帮助周小姐提升一下业绩,但结果却使她更为抑郁。
“买家和卖家的想法实在差距太大了。”在她的介绍下,买家与卖家坐在了同一张桌子上,但最后却因为相差悬殊的价格一拍两散。“房主坚持320万元的高报价不肯让步,而买房人只肯出280万元。”
据了解,这套房子共有7家中介公司在联系买家,但总是看的人多,真正想买的人少。房主一直坚持高报价不肯松口,而购房者却认为房价已到顶,选择持续观望,不愿下单。
“房主和客户大多都在观望,我们也没办法。”周小姐说。她认为,上海楼市“有价无市”的局面将愈演愈烈。
据了解,此套房所在的楼盘于去年入市,开盘价在1.8万-2.2万元/平米之间,但今年价格一下子蹿升到了3.5-3.7万元/平米。周小姐认为,这样高的价格买家已经无法承受,但卖家却认为按照既有的涨幅,出的价格很公道。
“这种情况以前是没有的,”周小姐说,“买房人以前都很少还价,更不会有这么大的价格分歧。”
这只是上海买卖双方心理预期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上海的房价相对高企的情况下,近期楼市成交量却在逐步下滑。卖家对未来看多,买家对未来看空,两种势力正在相互胶着。
数据显示,进入10月份,上海商品房的成交量急速下降,10月共成交了278.25万平米,环比减少78.74万平米,减幅为22.1%。
中大恒基上海不动产总经理许浩认为,在政策面的影响下,房主和购房者已经进入了心理博弈的阶段,这种博弈也将决定后市的走向,“卖房人认为量少会涨,买房人认为价高会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