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宜居城市”的提出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目标和方向。市民急于想知道,我的城市是不是“宜居”,哪个城市值得我去?城市管理者也迫切想了解,怎样的城市是“宜居城市”,需要怎么做……
“我的城市是不是宜居,哪个城市值得我去?”“怎样的城市是宜居城市,需要怎么做才能实现”……自2005年1月“宜居城市”概念提出以来,一股以宜居城市为主题的“排名热”在不少学术机构和商业机构的相关报告中愈演愈烈。
我的城市“宜居”吗
需求旺盛催生“排名热”
一份《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日前对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宜居指数”进行了排名。结果深圳以8.763分大幅领先其他城市,排名第一,成为全国最宜居的城市。湛江、十堰、许昌、黄冈、九江、牡丹江、娄底、湘潭和聊城分列二到十位。自从这一结果见诸媒体,类似的争论就从来没有中断过。
在这份中国城市论坛2007峰会上发布的《报告》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虽然在城市品牌价值上排名较高,但由于生活成本和环境优美度等指标落后,在“宜居指数”的排名上比较靠后。
而今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城市宜居排名的前三名,则被深圳、北京和厦门囊括。除了上述排名,还有如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和《商务周刊》每年进行的《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报告》、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等。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组长罗亚蒙认为,出现这股宜居城市的“排名热”的现象很正常,“因为有需求”,市民和城市管理者都想知道应该怎么实现宜居目标。
“不仅国内,外国政府也有这个需求。”罗亚蒙介绍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编制的我国第一份权威的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通过建设部验收第二天,荷兰大使馆就打来电话,想了解相关情况,目的是为该国企业和居民到中国来投资、旅行提供参考。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翟宝辉则认为,“宜居城市”的概念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关注民生等话题关系密切,此类排名非常契合媒体的需求。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个人和机构通过搞这种排名,达到吸引眼球、炒作自己甚至牟取经济利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