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越来越成为奢侈品,这是居民近年来的最大感受。出于关注民生的战略考虑,中央不断推出金融土地政策,以稳定房价,防止过快增长。但是今年继续高歌猛进的房价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最近国家披露的统计数据表明,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
商品房供求失衡一直是支撑市场信心的主要来源。如国家严守18亿亩耕地底线;在宏观经济长期向好,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住房需求连续增长;居民财富和购买力的增强以及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投资和投机性购房并没有大幅减退,等等。
最近来自上海的消息称,虽然上海商品房成交低迷,但住宅可售面积已从年初的1000余万平方米迅速下降到500多万平方米,按照当前上海月成交量计算,这甚至不够两个月的消耗。可见供不应求有切实的数据支持。
但这仍无法解释房价远远脱离居民人均收入的情况下,差距依然不断扩大这一现实。以上海为例,去年其人均年收入达16683元,高居长三角之首,即便合三口、四口之力,与动则上百万的房子想比,还是杯水车薪。房价的上涨导致西方成熟国家通行的房价收入比规律无法在国内适用。
如果我们从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一国情来考虑,上述问题便得到合理回答。众所周知,“2.8”现象全球存在,即20%的人群掌握80%的财富。引用这一现象用来说明,房价实际上是由20%人口的购买力所决定的。那么为什么20%的人口没有决定汽车的价格?因为房产属于投资、金融属性。配以稀缺性,流动性过剩以及国内城市化的加快发展等因素,使得房价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
因此从长期看,宏观调控以及房价增幅的回落并不会改变房价上升的趋势,个别“热点”城市的调整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