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高涨的态势,不仅给买不起房的人添了堵,也给买了房的人添堵,因为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即使买了房子,也担心品质难保。比如东四环外某知名楼盘在2005年底价格是8000多元/平米,等到2006年4月,价格已涨至10000元/平米,目前已达17000多元/平米,但前一段时间业主入住时,不少业主反映门窗等设计不合理,类似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但这期间也有开发商潜心设计好房子,但却说暂时不卖房?
好房为何暂时不卖
沿海绿色家园地产公司一直对外推广自己的“健康住宅理念”,在其开发的北京知名项目沿海·赛洛城中,正在计划建一个这样的样本楼———太阳能建筑示范楼。目前,这个楼已经完成了设计,正投入施工。设计者是中国健康住宅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仲继寿。
为了这个房子,沿海集团没少投入代价,沿海集团副总裁成实说,与其他项目每平方米几十元的设计费相比,这房子的设计成本超100元/平米,算“相当贵了”。
当有人问起成实能卖出多少钱,他却说,暂时先留着,不卖。
这话让设计师都感意外,没想到开发商花如此代价建的房子竞然暂不卖。
“现在不适合卖好房子”。成实说了一句藏在很多开发商心里的话:“现在价格天天涨,买房人只看价格,有房就能卖,买卖双方都不关心品质了,哪个开发商还愿意去卖好房子,肯定也不好卖。”
谁来延续品质潮流
开发商的心里话不由让人对目前的行业担心起来。
买房人才刚刚真正关注居住品质,并在各方引导下形成潮流,如SARS之后,很多人意识到居住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开始关注低密度高品质楼盘,像仲继寿等一批中国健康住宅专家、人居环境专家开始受到开发商的欢迎。
在这样的风潮下,当代MOMA、锋尚国际公寓等一些主打高科技的楼盘逐渐增多。
而当很多人正期待房产品质和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时,开发商却不愿意卖好房子了。
对此,一位开发商说,说“夭折”可能有些严重了,但至少目前的市场局面对行业品质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绝不仅仅是一部分人买不起房这么简单。比如,在排队抢购过后,一部分人和一部分社区可能要集体面临比过去更严重的品质纠纷,这个时期可能在2008年或2009年前后集中到来,因为正逢价格疯涨的这批房子大多在这段时间交房。
此前有业内人士评论中国房产品质的质量时就说过,30年后,很多城市新建的房子面临再次拆迁,主要的问题就是建筑质量,而目前的市场局面预示着30年这个时间将会缩短。
同时,这是否也意味着新兴的品质地产面临“夭折”的命运?谁将来延续新兴的品质潮流?这是每一个地产人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