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拿地更为困难的中小企业而言,为了保证连续经营,商业地产业成为他们转向的可能方向之一。例如,如开发了美然系列社区的北京美晟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在西单开发了美晟国际广场,并采取整体出租的方式。
“做商业开发的中小企业是零星的。”张家鹏表示,目前也了解到还有一些中小开发商有做商业地产的意向。然而,资金依然是最重要的问题。“要有资金实力,能渡过培养期。商业项目不可能一开就火,像东方新天地,三年后才好起来,第一年就投入了1000万的推广费。”
在中国华讯商业地产俱乐部秘书长郭杰看来,对于中小房地产企业而言,商业地产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中小开发商很少能这样做的。投资非常大,至少还需要3到5年的养商期,不是他们投得起的。”
另类生存
实际上,中小企业也有做商业地产的,不过他们采取的并不是开发的方式。
“他们主要做的是收购商业项目。”有业内人士表示,那些手上有一、两个亿的企业,有一些会选好一个商业项目进行收购,先收购一部分,等有了钱再收购,出租出去,等个3、5年以后再变现。
“一些特别小的开发商都收摊了。”郭杰说,也有一些北京的小企业到外地去收购烂尾项目再进行开发的。据他了解,在天津就有一个10万平方米的烂尾写字楼项目是被北京的一个企业收购的。
除此之外,“中小开发商转战二、三线城市的比较多。”郭杰表示。外地的政策弹性比较大,给中小房地产企业留出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他举了一个例子,在湖北黄石的一个项目,开发商为了最大程度利用土地,将地上地下的空间“充分”利用,全部盖的都是房子。“容积率都到了十几、二十几了!”
和大型国企、单位进行合作也是这类企业的生存法则之一。“在有些地方,一些中等规模的开发商对集资建房、定向开发、政府单位用地比较感兴趣。”谢志华表示,“在内地如长沙等很多城市都很明显。”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都是一些手上有地的大型的国有机关,会选择和一些中小开发商合作,建了房子互分利润。该人士还表示,在万寿路就有一块17万平米的军队土地,就是由珠海的一个开发商来做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