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提高保障型住房比例
广州地王频出是否因为政府每次推地量不够大,引起开发商抢地?土地出让策略是否要有所变化,才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调控?昨天,中山大学教授袁奇峰等专家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土地不应作为降低房价的筹码,政府应该放弃房价这一调控的博弈点。高地价可以让政府掌握更丰富的资源,加大保障型住房的建设。
一问
推地力度更大是否可抑制房价?
纯粹加大推地是无效的
陈琳表示,推地多可以增加供应量,但并不代表楼市需求量下降。新地王诞生,就会产生追涨不追落效应,需求可能随着供应量变多,刺激投资性投机性需求上升非常快。本来没打算来广州买房的外地人可能会进入,没打算买房的市民可能因此入市,而需求又刺激开发商更看好后市,从而进入高价循环市场。
因此,政府要有针对性推地,如果只是推出土地增加供应量,对平抑需求是无效的,要有配套保障型住房土地。
推地再多看不到临界点
袁奇峰表示,政府不应将大量土地资源拿给开发商,以此去赌开发商会降低房价是不安全的,甚至可能会把未来20年的土地用掉。每年,全国有1800万人涌入城市,需要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断供地是不能满足需求的。
业内人士分析,政府推地过多并不是好事,在政策监管未完善情况下,会造成开发商大囤地更有空间。
二问
市民应如何享用地价红利?
多建设保障性住房
袁奇峰认为,拍卖出地王是好事,高地价可以提供更丰富资源,让政府加大保障型住房的建设,加大中小户型建设力度。不能指望开发商提供廉价房,土地出让金是否能很好地落实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通过人大、政协等去查询土地出让金花费去处,这是没问题的。地价用来建保障型住房,货币补贴等是市民分享红利最直接的感受,土地出让金还可用来作地铁、补贴公共交通等低端的出行需求。
成立专门监管机构
袁奇峰提出,广州保障性住房不仅是覆盖到穷人,还应该覆盖人力资源的部分。政府需要建立新的制度去将收获的地价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立专门机构监管房子不流失到市场。保障性住房可以租或卖,但房子不能进二级市场,不能转租或卖二手房,要卖的话只能卖给政府房屋机构,这就需要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运营,如香港的房屋委员会。
-他山之石
香港公屋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通过免费拨地、拨出资本和贷款提供资助;二是房委会通过出租公屋及其附属商业楼宇、出售自置居所单位获得维护及兴建公屋所需的资金。在建设公屋初期,香港政府通过直接注资或提供土地的方式,资助公屋发展。
香港尽量避开在城市贵重地皮上兴建公屋,以善用资源,让政府将贵重地皮出售作私人物业发展或其他盈利性项目,避免公共房屋用地和其他土地用途之间的冲突并使政府能够获得最大化的卖地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