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产人物
> 正文
郎咸平:中国经济问题在哪 ?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7.08.30
来源:中国经营报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教改领域。中国的绝大多数大学控制在政府手中并列入财政预算,因此大学供给面是政府垄断,因而市场化不足,一旦允许大学随意提高收费,又是需求面市场化太过形成垄断定价,贫民子弟再也读不起书了。《中国经营报》:如何监管调控进入房地产市场中的“虚拟资金”呢?
郎咸平:“虚拟资金”基本上是不可监管、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也就是来无踪,去无影。我今年四月份左右去成都演讲。成都市相关部门告诉我成都市当时的房价是五六千元人民币每平方米。我就问:你们预估一下外来资金购屋的比例是多少?当时相关部门的回答是:大概50%吧。五月份左右,我又去了重庆市演讲,重庆市当时的房价只有2900多元人民币每平方米, 而外来资金购屋比例只有10%。我在演讲中指出重庆市的房价当前没有泡沫。可是,在演讲的最后,我提醒听众的是:现在虽然是没有泡沫,但是只要“虚拟资金”一进入重庆房地产市场,房价将会立刻产生泡沫。话音未落,言犹在耳,重庆市最近提出一个有关城乡统筹的特区概念,这个特区概念一出来,大量“虚拟资金”立刻涌入,一个月之内房价几乎上升了10%。
因此,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面疲弱是因为“三项因素”提高了构建成本,而需求面的强势则是大量的“虚拟资金”所造成。由于这些因素和宏观调控的金融变数是不相关的,所以很难透过宏观调控来控制住这种供给面市场化严重不足,以及需求面市场化严重过度的现象。这也是为何宏观调控屡次失效的原因。值得提醒的是,这个“虚拟资金”和一般人所谈的流动性过剩不同,因为流动性过剩可以透过宏观调控而受到控制,但是“虚拟资金”刚好相反,越是宏观调控,就越打击投资意愿,就挤压出更多的“虚拟资金”。
主要症结是“以钱(GDP)为纲”
一个地方政府领导上台之后,可能他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只要卖地就可以了。
制造业的本质就是不需要大学生。
在很多时候,中国的经济是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
《中国经营报》:不同的领域却产生了挤压出大量“虚拟资金”的相同结果。是我们的政策设计存在问题,还是在理念执行上出现了偏差?
郎咸平:“以钱(GDP)为纲”的心态促使地方政府热衷于卖地。一个地方政府领导上台之后,可能他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只要卖地就可以了。卖一块地GDP 就会上升一块,如果卖地的价格越高,GDP则上升得越快,领导个人的政绩也就越好。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地方政府积极卖地,也只在乎用自己卖地收入充实财政盈余,对于老百姓的住房诉求则漠不关心。